最近很常瀏覽化育基金會的網站

有很多文章讓我獲益良多

就像這篇文章裡提到的

大寶法王的開示都很平實

但每每我看了之後心裡的感想都很深切

真的有如當頭棒喝

對於自己真的有很大的幫助

 

以下轉載自化育基金會的網站

http://www.hwayue.org.tw/web_stories/LearningFromLama_08.htm

 

 

==========================================================

 

讓心回家———記第二十六屆噶瑪噶舉祈願法會

 

文:金吉祥女

 

    2008年是政經多變的一年。在一片景氣的低迷聲中,所服務的公司也才完成另一波的裁員,而重新被分配到的計劃正開展地如火如荼,眼看年底的祈願法會開幕在即,也祇得硬著頭皮,向老闆與同事解釋,在這節骨眼上,自己為何需要告假一段不短的時間。出發前的一個晚上,坐在家中靜謐的客廳,卻仿彿聽見菩提迦耶街道上小販車伕的喧鬧,空氣中所瀰漫著煙霧灰塵的味道,集結在街道兩旁黑壓壓老老少少的乞丐,以及伺候在一旁隨時準備給予加持的「生病與感冒」。胸口突然一驚,啊!真的還要去嗎?

 

    眼前放不下的工作與自身的安逸顯然是比那遙遠的「為世界和平祈願」來得更重要萬分。內心經歷幾番的交戰,最後勝出的理由竟是出奇的簡單:只要還有時間、有能力、有體力,就絕不放棄與法王有約的年度祈願法會。

 

   回到台北後,1229跟隨化育的義工團搭乘泰國航空公司的班機,

經由曼谷專機,於30日抵達迦耶機場。下了飛機後,入境大廳內等待著我們的是一尊一人半高金色趺跏而坐的佛陀身像。內心禁不住地想著這佛陀與千佛成道的故鄉啊!或許是佛力的加被吧,飄浮的心自此也就安定了下來。

 

     我們住宿的旅館仍然是與去年一樣的「舒佳達」旅館(Sujata Hotel),櫃檯內坐著的仍然是去年的工作人員,所不同的是服務態度更加地親切有禮了。出了旅店的大門,伸手招攬了一臺人力三輪車,在前往聚藏寺的路途上,很驚訝地發現,一年不到的光景,整個城市的景觀與居住的條件有著很大的變化。首先是眼前車伕身上穿的衣褲鞋子的品質有明顯的改善,再來是街道兩旁的垃圾變少了,青草綠地變多了,空氣乾淨清爽許多,就連洗澡水中的浮沙也少了很多。當然,這種種的變化有拜於這幾年來大量朝聖者的湧入,但相對地,旅館旺季住宿的費用節節攀升,就連三輪車的車資也幾乎漲了一倍。

 

    此次第二十六屆噶瑪噶舉祈願法會的內容非常豐富。先有第三屆華人弟子的宗門實修系列「噶舉祖師教言」1231展開的三天課程,中間休息一天後,在14開始為期8天的祈願法會,接著又是三天西方弟子課程「生活中的佛法」的教授。法王親自授課的時數前後加起來超過40個小時。法王深入淺出的解說,善巧方便的比喻,循序漸進的引導,不僅在家居士們咸感此次課程內容的殊勝難得,就連修證教學經驗豐富的大堪布與仁波切們也對法王切入要點的教授讚嘆連連。

 

    許多法友在提到此次課程時,無不法喜充滿、神情雀躍,禁不住地說道:法王所給予我們的指導實在是太多、太豐富了。法王授課確實是有其獨特的風格,用字遣詞非常的平實口語,非常善於情境內容的刻劃,表面上聽起來沒有什麼深奧難懂的道理,但是仔細品嘗咀嚼起來,卻有著撼動人心的滋味,受到棒喝、電擊、雷震的座下聽眾比比皆是。法王此次豐富的開示內容包括有:具格上師的定義,具器弟子的定義,如何在生活中修行,如何昇起菩提心、修心的要訣、貪欲的對治、四加行中金剛薩埵的觀修,上師相應法的觀修、密勒日巴傳與道歌、白度母的灌頂、白度母的觀修、施受法觀修的要點、清淨三毒的禪修、觀佛陀六年苦行相的禪修、空行性的禪修等等。

 

 

法王有幾段鮮明的開示令人印象深刻(註一)

 

   在針對許多人反映修行與生活連接不上的這個問題上,法王特別提出了修行的「三不」原則:不要把修行當作是工作、不要把修行當作是功課、不要把修行當作是儀式。法王進一步地舉平常人日常生活的一天為例。首先是起床後,應先思維三寶的功德;再來由內心投射出一個強烈的願力;在接下來的一天當中,要儘量地利益他人。到了辦公室後,在工作開始之前,先禪修個一、兩分鐘,再思維:願自己的工作可以利益他人;如此的發心令工作也變成了一種佈施。下了班,回到家中照顧孩子時,也當思維應好好地培育孩子,幫助孩子也能成為利益他人的人。夫妻之間的相處,不但彼此要有關愛,更要將這種關愛昇華擴充到更大的範圍,讓周遭的人也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誠摯的關愛。

現代人的生活繁忙,不但身體疲累,心更累。       法王說,人可以回家,心也可以回家。      如果內心也有一個家,自心就會有一個滿足、休息的感覺。不但如此,法王在答覆一位西方法友所問到的關於如何在充滿恐懼、冷漠、生著病的大城市中快樂地生活的問題時,解釋到,我們的心是可以超越忙碌與繁忙的。舉例而言:一個掉入水中的人,要能記得自己是一個會游泳的人、要回到岸上。這樣的正念與覺照就可以幫助這個人回到岸上。

 

法王也指出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是讓心休息的好方法。法王舉自己的繁忙的日程來說,他並沒有多餘的時間禪修,但他會在別人要求給予唸誦時,專注在那件事上,而讓心得到休息。

 

     法 王也在此次課程中傳授了修心的珍寶。法王強調「修行」最重要的是心。不要忘了眾生、甚至眼睛看不到任何其他的人。如果你忘了,就代表了你的懈怠!在任何一個地方,應該不忘卻與自己相關的人。如果你可以時時記著眾生,那麼佛法的基礎就建立起來了。法王也發現其實有許多人並沒有想要改變自己的心。法王分析著:如果心中只有自己,那是不會想要改變自己的心。改變自己必須有一個緣,我們常說「心中要放著眾生」。我們應該想到許多的眾生,時時想著他人的苦樂。這樣,只愛自己的心就會慢慢地放下。這個「對眾生的關愛」就如同是珍寶一般地在你的心中。

 

法王指出若是能掌握這個慈愛與關愛的珍寶,那麼其他煩惱的對治就不是那麼地重要了。法王舉了個有趣的例子來說明這個要點:這就好比是一個一直在尋覓終生伴侶的人,也嘗試著與許多人接觸交往。但是當他遇到他真正愛的人的時候,他不會再有任何的懷疑,而其他的人就不會再放在他的心中。如果你現在還有遲疑,不知道如何做決定的話,那是因為你還沒有找到心中的珍寶。

法王對於僧眾的教育也提出一些警訊和不同的想法。在修證方面,法王嚴厲地指出我們是實修派的行者,但現在卻可能都沒有臉去見傳承的祖師大德了。法王更進一步地提出各個寺院每天都應該要有五分鐘的禪修時間;出了關的喇嘛也應多在寺院內介紹禪修,而不是忙著出國弘法。對於僧伽教育方面,法王說他在祈願法會期間接觸了許多年輕的喇嘛,發現他們的頭腦很好。法王希望能夠給予他們不光是佛法上的訓練,還要有其他更多如語言上的訓練,以及為了利益眾生等各方面知識的學習,而不是讓他們傻傻地站在那裡;法王語重心長地說道,否則,我覺得會是浪費了他的一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法王在繼第二十五屆祈願法會中所提出的環保問題後,在今年第二十六屆的法會中,再度重申環保問題的重要性與嚴重性。法王先是指導完成了「噶瑪噶舉佛教寺院中心與團體環境保護準則」手冊一書(註二),並在西方弟子的課程當中鄭重介紹。書中詳述有環保的五項內容:森林保育、水資源保育、野生動物保育、廢棄物處理、與氣候變遷的對治。法王下一步的環保落實計劃,將會在今年三月份召開的與各寺院住持與仁波切們的會議中提出。環保議題將會是在法王繼第二十四屆祈願法會中提倡的素食以來,傳承內第二項的重大活動。近幾年來,我們已經能夠感受到生存環境的巨大變化;特別是西藏與喜馬拉雅山域為亞洲主要河川如恆河、雅魯藏布江、印度河、伊洛瓦底江、湄公河、薩爾溫江、長江、與黃河等的發源地,河川的污染與冰河的消融直接地影響到河川所流經之處百萬居民的生計,可以說是亞洲大陸主要命脈的樞機。傳承內有不少的寺院位於這個地區,希望透過這些寺院與團體的帶領與影響下,以及結合全球的力量,能夠逆轉這個即將昇起的劫難。這項計劃影響之所及,並不只是傳承內幾萬名的僧眾,而是全球上百萬人的生機;所需要的資源與配合,更是需要全球不分國界的發心。這也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法王為了全球眾生的福祉所展現出的勇於承擔的魄力。

 

祈願法會期間恰好有機會和來自德國的長者候思特饒皮瑞奇(Horst Rauprich)談話。

候思特是法王在德國的法座———蓮花戒學院(Kamalashila Institute)的主要負責人,

同時他也負責所有歐洲噶舉佛學中心的溝通與協調。候思特與法王有著很深的因緣。他自法王八歲時在楚布寺昇座起,每兩年必定上楚布寺與年幼的法王「玩耍」兩個禮拜。之後,法王來到了印度,他也常常來到印度覲見法王。他最為津津樂道的是那段做為法王「玩伴」的時光。他回憶當時年幼的法王,除了具有與一般同齡男孩的狂野、好奇、與燥動外,還不時由孩童身軀的氛圍中透射會出迴旋懾人的靈光。此刻法王默然的一個眼神,即可另社會經驗豐富的候思特倒退三尺,眼前天真的孩童似乎剎那間蛻變為一個猛利的能者。我請候思特描述做為一個傳統西方的佛教徒,十幾年來與法王的近身相處,他所學習到的是什麼?候思特發亮的雙眸看著前方的虛空,微笑著說道,當他接近法王時,他的心變得無盡的包容與開闊,人我的樊籬消失了,體驗到的只有無盡的愛與慈悲。而那愛與慈悲的強烈體驗,讓他禁不住地想愛世界上的每一個人、每一位眾生。我想,這大約就是一位具德上師如何聖化弟子的最佳寫照了吧。「當然,」候思特接著語帶歉意地補充了幾句,「在我回到德國一頭栽入生活中的例行公事後,這種心的狀態也就慢慢地又退失到平常的狀態了。」我想,這大約也是許多弟子所面臨的窘境;如何能保守上師所授予的甘露瓊漿,恐怕自己得更加地努力地成為無漏具器的弟子才行。

 

金剛乘修行的猛利來自於上師與弟子間緊密的連結。法王在此次的課 程中也 教授到,金剛乘的弟子並不把上師視為如佛一般,而是視上師本身就是佛。祈願法會的工作人員在專訪第二世卡盧仁波切時,仁波切在給予修行人的忠告中,更是直截了當的指出行者當視法王噶瑪巴就是世尊佛陀!仁波切補充道,依照這樣的見解去修行,進步就會很快。還記得四年前在參加第一屆宗門實修的課程結束時,法王特別講了「我們之間終於連結上了。」的這麼一句話,當時雖然對這句話印象深刻,但是恐怕還是對法王所傳授的語言文字上的般若更感興趣。而在今年,法王在給予了這麼多、這麼精彩的開示後,在課程的最後一天卻還是告訴大家,他所開示的內容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彼此能見上一面。見上一面?發現自己突然在活動的最後一天醒了過來。我開始能夠體會法王在儘可能的範圍內,堅持為大家一一留下親筆簽名、堅持親手一一發放禮物給大家的意義了。在每一個人上臺的短短幾秒鐘當中,其實就是法王與這個弟子的獨特時間,法王所簽下的每一個簽名都是為眼前的弟子所留下的獨一無二的簽名,法王的禮物也是在專注在眼前的弟子下所親手給予的,這是法王細膩的心意,也代表著法王對每一位弟子獨特的關注與連結。我想,這大約是法王誠摯地想和每個弟子之間,建固起那言語不能道斷、空間不能阻隔、生死無法離間的連結了吧!

寒夜中,坐在餐桌前邊搓手吁氣,邊記錄此番印度之行的點滴。窗外冬去流連未融的冰雪,令人止不住地懷念起法王大手盈握的溫暖。


附註:

註一:此為根據個人筆記的摘要。法王開示的完整版,煩請參閱噶舉大祈願網站、法王噶瑪巴官方網站或化育資訊網。

註二:「噶瑪噶舉佛教寺院中心與團體環境保護準則」手冊一書可由噶舉大祈願網站下載:

http://www.kagyumonlam.org/Chinese/Download/Chinese%20Archana.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仁真秋措貝瑪拉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